2025两岸数字艺术设计·年度奖参赛大纲

2025两岸数字艺术设计·年度奖参赛大纲

01.活动目的

本届大赛以“文脉相承,两岸共织”为主题,旨在依托数字艺术的前沿力量,深度融合两岸共享的历史文脉与文化基因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。大赛积极响应国家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中关于“加强两岸文化产业协同”的核心政策导向,致力于深化文化共鸣,鼓励作品萃取两岸特色文化元素,促进人才共育与产业对接,为两岸创意人才提供展示、交流与合作机遇,共筑两岸数字文创繁荣生态。

02.组织机构

大赛官网:www.a-award.com

参赛系统:www.a-award.newunivs.com(设计赛道)

https://m.chuangsaiyun.com/h5/index.html?i=2#/diy/diy/index?id=99(知识赛道)

指导单位: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、台湾艺术发展协会

主办单位:创赛云(陕西)教育科技有限合伙企业

协办单位:西安理工大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、深圳绘王趋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上海才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(职徒简历)

承办单位:两岸数字艺术设计·年度奖组委会

受邀院校:山东理工大学、南京工业大学、辽宁工业大学、内蒙古科技大学、安徽工业大学、西安科技大学、中国计量大学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、台湾大学、台湾艺术大学、台湾科技大学、台湾师范大学、台北艺术大学、厦门工学院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、香港理工大学、香港浸会大学、澳门科技大学廊坊师范学院、辽宁师范大学、鲁迅美术学院、河北美术学院、南昌交通学院、南昌理工学院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东莞理工学院、广西民族大学、桂林理工大学、合肥经济学院、贺州学院、衡阳师范学院、淮南师范学院、湖北科技学院、郑州商学院、山西工学院、汕头大学、商丘工学院、上海杉达大学、宿迁学院、西安欧亚学院、西安外事学院、信阳学院、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、长春电子科技学院、肇庆学院、南京科技职业学院、临沂科技职业学院、湖南艺术职业学院、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、成都东软学院、成都艺术职业大学、大连东软信息学院、福州大学至诚学院、广东科学职业技术学院、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、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、惠州工程职业学院、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、青岛滨海学院、山东轻工职业学院、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、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、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、武汉生物工程学院、浙江树人学院艺术学院、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、重庆经贸职业学院···(非受邀院校也可参赛)

支持媒体:环球网艺术、中华网文化、人民美术网、中国收藏网、中国美术家网、中国当代艺术网、中国教育信息化网、太平洋教育网、中国教育品牌网、中国财经报社、永州新闻网、中华教育网、人民网台湾、中国台湾网、台湾商业网、台湾网、台湾文化网、台湾新闻网、经济日报社、中国经济新闻报、燕赵晚报、中国文化报、科技快报网、我爱设计赛网、创赛云-竞赛服务平台、氪赛事、创赛网、艺赛网、掌上艺赛网、中国财经报社、福建日报、环球时报、新华日报。

03.赛程安排

大赛预热:2025年8月1日起至2025年9月1日

知识竞赛:2025年9月1日起至2026年2月15日

定向、公益主题作品征集:2025年9月1日起至2026年1月15日

非定向主题作品征集:2025年9月1日起至2026年2月15日

组织评审:2026年1月16日起至2026年3月15日

初赛公示:

定向、公益主题:2026年2月16日;

非定向主题:2026年3月16日

终审公示:

定向、公益主题:2026年3月1日;

非定向主题:2026年4月1日

作品展:2026年5月(暂定)

04.参赛人员

海峡两岸及亚太地区在校大学生及已毕业但接受过设计、艺术、创意设计专业课程的大学生或青年设计师。

团队组成:

1.每个参赛队可由1-3名参赛者组成,每队指导教师不多于2人;

2.允许跨院校、跨单位自由组队,参赛院校、单位信息以参赛者1的院校、单位为准。

3.每位参赛者可参加多个赛道,定向、公益主题每人仅限投递一次作品,非定向主题提交的作品数量不限。

05.大赛主题及要求

1.设计赛主题方向

(1)定向主题

凡符合企业或入驻平台拟定的主题赛道命题要求的设计作品,均可参与该赛道评选。具体规范见官网各赛题说明。

(2)非定向主题

主题不限,投稿作品可参照作品类别,详见官网各赛道详细要求内容。

投稿类别:

A.视觉传达:广告设计、海报设计、UI设计、VI设计、书籍装帧设计、包装设计、字体设计、动态海报设计、表情包设计等

B.视频与动画:影视广告设计、微电影、短视频、纪录片、动画设计等

C.数字影像:人文纪实、人像摄影、自然风光、人文风光、商业摄影等

D.数字绘画:插画、Q版卡通人物、写实人物、写实场景、CG等

E.交互设计:AR/MR、APP设计、网页交互设计、H5设计、VR应用设计等

F.游戏设计:游戏美术设计、游戏界面设计等

G.时尚设计:服装设计、配饰设计、珠宝首饰设计、鞋帽设计等

H.环境空间:园林景观设计、公共艺术设计、室内装饰设计、建筑设计、展示设计等

I.工业设计:工业设计、文创产品设计、家居家纺产品设计、数码产品设计等

(3).“设计兴村”公益主题赛道

“文脉相承”强调文化基因的传承、碰撞与创新再生。本赛道号召设计师运用数字艺术设计手段,深度挖掘、激活并创新转化乡村深厚的地域文化脉络(如非遗技艺、乡村特色农副产品、古建生态等),服务于乡村振兴。设计作品应连接传统与现代、保护与发展、城市与乡村桥梁,通过“相承效应”,即深度交融、互鉴增值,切实提升村民文化自信与生活福祉,为乡村注入兼具文化底蕴与时代活力的解决方案。

投稿类别:

A.海报设计、B.品牌设计、C.包装设计、D.公共空间设计、E.公共设施设计、F.文创产品设计

(4).大赛组别

学生组(①研究生组②本科生组③专科生组④青少年组)

专业组(①个人设计师组②设计团队/企业组)

2.年度奖-华夏文化遗产知识赛道

为普及华夏文化遗产知识,鼓励全民参与保护传承,本届大赛特设文化遗产知识竞赛线上赛道。

大赛采取线上闭卷答题模式,支持网页端、手机端或小程序登录参赛,大赛内容主要围绕“文化遗产”主题,题型为单选题,系统将从题库中随机抽取25道题,每题4分,满分100分,答题时限为30分钟。

参赛对象:

1.面向全国院校在读学生开放,包括研究生、本科生、高职高专学生及中学生,不限年级,不限专业。

2.凡热爱中华文化遗产的社会各界人士,均可参加本届大赛。

06.奖项设置

1.设计赛作品奖(由高到低)

终审奖项:

全场年度大奖:≤3名

获奖者权益:奖金(税前人民币5000元)、获奖者权益礼盒、作者专访、作品版权登记

年度奖:≤10名

获奖者权益:奖金(税前人民币1000元)、获奖者权益礼盒、作者专访、作品版权登记

金奖、银奖、铜奖:(比例不超过入围作品的25%)

获奖者权益:获奖者权益礼盒、作者专访、作品版权登记

佳作奖:(比例不超过投递入围作品的40%)

获奖者权益:奖项证书(电子/纸质)、作品版权登记

分赛区奖项:

提名奖:(比例不超过投递分赛区赛作品的30%)

获奖者权益:奖项证书(电子/纸质)

优秀奖:(比例不超过投递分赛区作品的50%)

获奖者权益:奖项证书(电子/纸质)

权益说明:获奖者权益礼盒【包含:全场年度奖奖杯、奖项证书(电子/纸质)等】

2.定向主题单设奖项

各主题赛道设有独立评审组,负责评选其奖项。奖项设置因赛道而异,详见各主题赛道具体说明。

参与定向主题的作品首先参与设计赛作品奖评审,获得银奖及以上者,继而评选该定向主题的单设奖项。

3.指导奖

优秀指导教师奖 :(指导入围作品≥5份即可申请)

获奖者权益:获奖者权益礼盒【包含:奖项证书(电子/纸质)等】、指导老师专访

4.院校奖

优秀组织单位奖:(组织填报作品≥50份即可申请)

获奖者权益:荣誉牌、单位专访

5.年度奖-华夏文化遗产知识赛道

一等奖:成绩为90-100分

二等奖:成绩为80-89分

三等奖:成绩为70-79分

优秀奖:成绩为60-69分

参赛证明:参加即可获得电子成绩证明

获奖者(一、二、三、优秀奖)均可获得电子版获奖证书,如需纸质版获奖证书即可自行申领。

07.报名费用

参赛报名费由参赛单位和参赛者承担。报名费将用于:包括但不限于大赛整体组织安排、专家聘请组织命题、建立相关题库、监考数据人工评审评阅等费用。(不包含获奖权益的申领及版权登记等费用)

参赛组别参赛费说明
定向、公益主题非定向主题知识赛道
学生组【在校学生填报】免费100元/件50元/人
专业组【个人设计师/单位填报】150元/件
院校统一组织【院校账号提报】50元/件
院校独立参赛端【院校统一组织】免费

参赛缴费方式:各赛区大赛参赛系统

中国内地及港澳台赛区:(wechat、支付宝、PayPal-人民币结算)

亚太及其他赛区:(PayPal-新元/美元结算)

08.作品格式要求

所有参赛者必须提交作品展示海报。请根据作品呈现需求,从大赛官方平台下载指定的横版或竖版海报模板,并将作品内容编排至模板中。(定向主题 · “职面未来”简历设计专项赛道作品无需下载大赛指定的海报模板,需符合该赛道作品提交要求即可)

(1)作品展示海报

须提交A3规格、分辨率300dpi的JPG格式文件,以保证展示的清晰度。单件作品须提交单幅海报,系列作品可提交最多不超过5幅海报。

须特别注意:以上各类图片单个文件大小均不得超过5MB,否则无法成功上传,视频不超过100MB。若另附动态呈现作品须GIF格式、不小于72dpi,节奏流畅不卡顿。

(2)作品文件要求

请将作品展板源文件、创作思路或创作过程记录材料等内容,统一整理至文件夹中,并进行压缩打包后提交,。

所有压缩文件须采用ZIP格式,大小不超过200M,压缩包命名须严格遵守以下格式:“组长作者姓名”/“单位”+“《作品名称》”。

09.评分标准及评选方式

1.评分标准

(1)原创性(30%)作品内容符合大赛主题;艺术形象典型而具体;表现形式特色鲜明,艺术感染力强;突出民族性和多样性。

(2)创新性(30%)创作视角的独特性;表现手法的新颖性;概念构思的原创性;呈现形式的独特性。

(3)文化性(20%)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提炼;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;文化创意的思想性和社会价值。

(4)艺术性(10%)创作内容与理念传播性;创作构思与形式的传播性;作品传播的广泛性和影响力。

(5)实用性(10%)创作理念的时代精神;创作内容的时代价值;表现形式的时代特性。

2.评选方式

征稿结束后,活动主办方邀请相关高校及行业专家组成评委会,依据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原则,本着原创性、创新性、文化性、艺术性、实用性等方面对投稿作品进行评选,评出大赛奖项。

3.扣分项

(1)投错类别(零分处理)

(2)作品文件、宣传海报中出现学校名称、作者姓名、其他赛事标识(每项扣5分)

(3)作品不规范(偏题或其他重大错误的作零分处理)

10.注意事项

1.参赛作品须为参赛者原创,内容必须真实有效。

2.作品内容不得包含违反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,不得包含涉及与性别、宗教相关的歧视性内容,不得侵犯他人隐私权、肖像权等合法权益,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后果均由交稿者承担。

3.大赛主办方拥有参赛作品合理必要的展示权和传播权;大赛主办方充分尊重参赛者的知识产权,鼓励参赛作品以多种形式落地形成产学研合作。涉及知识产权部分,将咨询两岸专业律师,并结合专业赛事惯例,另作说明。

4.严禁抄袭,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资格并公示。禁止同一作品重复投递其他赛事,违者取消参赛资格。

5.作品展示部分不允许出现学校、作者姓名及其他赛事标识等可能影响评审公正的信息,一经发现将作扣分处理。

6.禁止一稿多投,如有违反一经发现,取消参赛资格。

7.参赛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大赛参赛系统提交作品,并按照要求提交相应材料,逾期提交无效。

8.作品提交进入审核后,不得修改作者、指导老师等信息。

9.比赛主办方保留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。

10.提交的作品中请勿出现以下内容:

a. 政治敏感及带有煽动性的画面,国旗、国徽、旗帜、标识等元素。

b. 血腥、暴力、低俗、裸露、不雅等倾向的画面及元素。

c. 侮辱、诽谤或带有歧视性(包括但不限于种族、宗教、民族、性别歧视)的影射倾向画面及元素。

d. 其他任何会引起公众观感不适的画面及元素。

11.联系方式

赛事官网:www.a-award.com

大赛官方交流群:1058352671

设计赛参赛系统平台:www.a-award.newunivs.com

知识赛参赛系统平台:

https://m.chuangsaiyun.com/h5/index.html?i=2#/diy/diy/index?id=99(移动端)
https://www.chuangsaiyun.com/#/diy?id=46(PC端)

参赛系统平台微信公众号:年度奖

赛委会负责人员微信:a-award

赛委会负责人员LINE:a-award

赛委会联系邮箱:aaward@a-award.com

图片[1]-2025两岸数字艺术设计·年度奖

[赛事由赛事组委会负责解释]

请通过以下链接下载官方模板:

2025两岸数字艺术设计·年度奖-海报展板下载(竖版)

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R9F4BPO-RhCLTFPY01FwBA

提取码:bd3y

图片[2]-2025两岸数字艺术设计·年度奖

2025两岸数字艺术设计·年度奖-海报展板下载(横版)

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UyoMrB7_Ld7qR7bkCfUqBA

提取码:ywbi

图片[3]-2025两岸数字艺术设计·年度奖
THE END
点赞13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