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名称:《余欢派对》
参赛赛道:院校组【A类:视觉传达】·年度奖·非定向“自由主题”
作品单位:格拉斯哥艺术学院
设计思路:受当局对艺术创作环境的严格制约的影响,我制作了一本名为《余欢派对》(After Party)的出版物,以反思艺术创作氛围和专制主义审查制度。
该出版物以上海的废弃的康城会所作为场景理论的切入点,将废墟比喻为艺术家创作的庇护所,收录了中国艺术家创作的关于废墟氛围的诗集,用椅子隐喻缺席艺术家的身份,表达对当代艺术创作环境的思考。
作品展示:
![图片[1]-《余欢派对》-两岸国际艺术设计·年度奖·两岸数字艺术设计大赛](https://aada-1304993933.cos.ap-nanjing.myqcloud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6/20250624073822294.png)
![图片[2]-《余欢派对》-两岸国际艺术设计·年度奖·两岸数字艺术设计大赛](https://aada-1304993933.cos.ap-nanjing.myqcloud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6/20250624073829752.png)
THE END
作品名称:《余欢派对》
参赛赛道:院校组【A类:视觉传达】·年度奖·非定向“自由主题”
作品单位:格拉斯哥艺术学院
设计思路:受当局对艺术创作环境的严格制约的影响,我制作了一本名为《余欢派对》(After Party)的出版物,以反思艺术创作氛围和专制主义审查制度。
该出版物以上海的废弃的康城会所作为场景理论的切入点,将废墟比喻为艺术家创作的庇护所,收录了中国艺术家创作的关于废墟氛围的诗集,用椅子隐喻缺席艺术家的身份,表达对当代艺术创作环境的思考。
作品展示: